盛煌平台-互联网健康医疗平台
首页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科普文章 专家问答 笔记 咨询实录 医院在线

脾湿气太重有哪些表现

医生主讲实录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因素,常因环境潮湿、饮食不节或脾胃功能失调导致。当湿气困脾,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便会出现“脾湿气重”的病理状态。此类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滞或稀溏的表现,尤其晨起易腹泻,甚至出现“便后冲不净”的尴尬。湿气困阻气机,还易导致身体沉重、四肢乏力,仿佛被“湿布裹住”,舌苔厚腻发白有齿痕,伴有口苦口黏,亦是典型信号。

调理脾湿需“标本兼治”。饮食上可多食薏米、赤小豆、冬瓜等利湿食材,避免生冷油腻加重负担。药物方面,可遵医嘱服用同仁堂参苓白术丸,其所含的人参擅补脾肺之气;茯苓为利水渗湿、健脾助运之要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药补脾胃而益肺肾;莲子既能补益脾胃又可涩肠止泻;白扁豆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利湿;砂仁化湿醒脾;桔梗可宣肺化痰止咳;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经过合理配伍,可发挥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效,适用于脾湿气太重引起的不适症状。若伴有胃脘胀满、嗳气反酸,可搭配张恒春香砂六君丸,其所含的木香、砂仁能行气化湿、消胀和胃;若出现气短懒言、久泻脱肛,可搭配唐王补中益气丸,其所含的黄芪、升麻配伍可升阳举陷。

日常还需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瑜伽,以促进气血运行。湿气调理需耐心,配合饮食与作息调整,方能逐步恢复脾胃活力。

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