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6来源:丹东市第一医院六道口院区
在丹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市民开始关注口腔健康。然而,在日常门诊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把“牙龈出血”当作“上火”,把“牙齿松动”归为“年纪大了”,殊不知,这可能是牙龈炎向牙周炎发展的危险信号。
牙龈炎和牙周炎,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前者是可逆的“预警信号”,后者却是导致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头号杀手”。今天,我们就从病变范围、症状表现、自查方法、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五个方面,带您彻底分清这两种疾病,守护您的牙齿健康。
一、本质区别:从“表层发炎”到“深层破坏”
✅ 牙龈炎:炎症仅限于牙龈
牙龈炎是牙周疾病的早期阶段,炎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也就是牙齿周围的“肉”。此时,牙槽骨、牙周膜等支撑牙齿的深层结构尚未受损。
可以这样理解:牙龈就像包裹树根的表层土壤,牙龈炎只是表层土壤松动、发红、出血,但树根(牙根)和深层土壤(牙槽骨)依然稳固。
❌ 牙周炎:支持系统全面崩塌
如果牙龈炎长期不治,炎症会向下蔓延,侵犯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这就发展成了牙周炎。
此时,不仅仅是牙龈出血,牙槽骨开始被吸收、变薄,牙齿失去支撑,出现松动、移位,甚至自行脱落。就像一棵树,不仅表层土壤流失,连根部的土壤也被冲走,树自然会倒。
二、症状对比:从“刷牙出血”到“牙齿松动”
症状牙龈炎牙周炎
牙龈出血刷牙、吃苹果时易出血持续性出血,甚至自发性出血
牙龈颜色红肿、松软、失去点彩暗红、增生或萎缩
口臭轻度,因菌斑堆积顽固性口臭,伴有脓液
牙周袋无或浅(<3mm)深牙周袋(>4mm),可挤出脓液
牙齿松动无有,咀嚼无力,牙齿移位
牙龈萎缩无有,牙根暴露,遇冷热敏感
X光片表现牙槽骨正常牙槽骨吸收,高度降低
特别提醒:很多人以为“不出血就没事”,其实牙周炎晚期牙龈纤维化,反而不出血,但这恰恰说明病情已非常严重!
三、自查方法:在家就能初步判断
您可以对照以下几点进行自我检查:
刷牙出血吗?
每次刷牙牙刷带血,或咬苹果留下血印?这是牙龈炎的典型信号。牙龈红肿、疼痛吗?
牙龈颜色变深红、肿胀、触碰疼痛,说明存在炎症。有口臭吗?
特别是早晨起床时口臭明显,可能是牙龈沟内细菌滋生所致。牙缝变大、牙龈萎缩?
发现牙齿“变长”、牙根暴露、出现“黑三角”,提示牙周炎。牙齿松动吗?
用舌头轻推牙齿,感觉晃动?这是牙槽骨严重吸收的表现。👉 建议:如有2项以上症状,应及时到丹东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查。
四、治疗差异:从“洗牙可愈”到“长期管理”
🌿 牙龈炎:清洁即可逆转
治疗方式:超声波洁牙(洗牙)+ 菌斑控制指导
疗程:1-2次即可,1-2周内症状消失
预后:完全可逆,牙龈可恢复正常
就像清理水池壁的青苔,只要清除牙结石和菌斑,牙龈自然恢复健康。
⚠️ 牙周炎:需系统治疗,无法完全治愈
基础治疗:龈下刮治 + 根面平整(清除深层牙石)
手术治疗:深牙周袋者需翻瓣术、植骨术等
药物辅助:局部上药或口服抗生素
长期维护:每3-6个月复查,进行牙周支持治疗
关键点: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吸收不可再生,治疗目标是“控制进展”,而非“彻底治愈”。
五、预防胜于治疗:丹东人如何保护牙周健康?
每天刷牙2次,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
每年至少洗牙1次,清除顽固牙结石;
戒烟限酒,吸烟者牙周炎风险增加3倍;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炎;
定期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周评估。
结语:牙齿不掉不是梦,关键在于早发现
在丹东,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重视口腔健康。请记住:牙龈出血不是小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牙龈炎是牙周炎的“可逆窗口期”,一旦错过,牙齿松动、脱落将难以避免。
牙齿的寿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从今天起,关注牙龈健康,定期检查,科学护理,让每一颗牙齿都能陪伴您到老。
丹东口腔健康提示:如您有牙龈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等问题,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