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1来源:天津欧亚肛肠医院
肛瘘手术后,不少患者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大便控制不住,甚至出现漏便、肛门潮湿等情况。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焦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科学应对?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为什么术后会大便失禁?
肛瘘手术可能涉及切开瘘管、切除病变组织,甚至部分括约肌(控制排便的肌肉)。术后短期内出现控便功能下降,常见原因包括:
括约肌损伤:手术中若涉及肛门括约肌(尤其是高位复杂肛瘘),可能暂时影响肌肉收缩功能。
神经反射未恢复:手术创伤可能干扰肛门周围的神经信号传导。
术后炎症或水肿:伤口肿胀会压迫括约肌,导致控便能力减弱。
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因恐惧疼痛刻意抑制排便,反而导致功能紊乱。
二、术后控便困难,如何科学应对?
1. 短期应急处理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蔬菜)和蛋白质摄入,帮助形成软便,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定时排便:养成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或久蹲。
清洁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或医用湿巾清洁,避免感染。可涂抹凡士林或医生推荐的药膏保护肛周皮肤。
2. 康复训练
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像憋住大便一样)保持5-10秒,放松后重复,每天3组,每组10-15次。逐步增强括约肌力量。
生物反馈治疗:若家庭训练效果不佳,可到医院通过仪器辅助,精准锻炼盆底肌群。
3. 医疗干预
药物辅助:医生可能开具调节肠道蠕动的药物(如蒙脱石散)或益生菌。
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电刺激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恢复。
严重情况:若长期(超过3个月)未改善,需排查是否需二次手术修复括约肌。
三、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大便完全无法控制,持续超过1周。
伴随发热、肛门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警惕感染)。
肛门明显变形或瘢痕狭窄。
四、预防胜于治疗:术后关键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换药: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导致瘢痕增生。
避免久坐久站:术后1个月内减少负重活动,防止伤口裂开。
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专家提醒
多数患者的控便功能会在术后1-3个月内逐步恢复,切勿因焦虑过度用药或迷信偏方。科学康复结合耐心护理是关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