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注意基本病因的治疗,对所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应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心脏瓣膜病以及先天畸形的介入,或换瓣纠治手术等,均应在出现临床心衰症状前进行消除诱因。
常见的诱因是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要控制体育活动,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有利于性功能的恢复。应鼓励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轻重不同,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如散步等,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水钠潴留,依次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的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的应用,主要是有双氢克尿塞,呋塞米,螺内酯等等,迅速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包括acei类,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也叫arb类,常见的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