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HIV感染本身所致者,主要表现为棉绒状斑,多位于眼底后部血管弓附近和视乳头周围的视网膜浅层,一个或多个,悄然出现,在四到六周内自行消失,继而在不同部位再发生新的病灶,棉绒状斑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动脉炎症性阻塞引起,神经纤维呈局灶性缺血缺氧,轴浆流阻滞,神经纤维水肿变性而形成。
二,发生于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继发感染,通常见于病情晚期,开始时进展缓慢,对中心视力无明显损害,检眼镜下见到周边眼底或后极部血管弓附近有境界模糊,黄白色散在的颗粒状或灰白色絮状浑浊,逐渐扩大融合,视网膜广泛性水肿,渗出及火焰状出血,黄斑星芒状斑,使眼底呈视碎乳酪与番茄酱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