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盆底疝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
盆底疝怎么治疗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盆底疝一般可以通过疝气束带治疗,在平时生活中多做提肛运动,按摩腰部和会阴部位。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开放性手术修补疝口。盆底疝常见病患病后,应当积极就医完善 X光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了解患病情况。
意见建议:
患有盆底下,在平时生活中要积极预防盆腔外伤。尽量不要从事高空运动或者剧烈运动。手术以后,要积极预防伤口感染和腹腔软组织感染。
为你推荐
-
盆底肌怎么修复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盆底肌损伤,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盆底肌松弛,会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膀胱脱垂等一系列的症状。盆底肌的修复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出现盆底肌的脱垂的症状以后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的方法经常采用的有缩肛治疗,也就是排空膀胱以后进行肛门的收缩,提拉盆底肌,每次20次左右,每天可以做2~3次,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还有盆底肌修复的机器可以帮助盆底肌恢复。再有就是手术治疗,主要就是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医生会根据盆底肌损伤的程度来决定治疗的方法。01:35
-
产后盆底肌怎么修复产后盆底肌恢复训练属于康复治疗,可以采用凯格尔运动、深蹲训练等方法。盆底肌的训练需要持之以恒,至少要坚持三个月才能看到效果,可以改善咳嗽、打喷嚏时不自住的漏尿、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等情况得到改善。产后盆底肌训练方法如下,有凯格尔运动,是国际上通用的产后恢复盆底肌的运动,重点是训练耻骨、尾骨肌收缩的能力。做之前排空膀胱、放松臀部与腹部,收缩盆底肌,类似于提肛运动,感觉到尿道、阴道、肛门都在收缩,保持三到五秒,然后放松十秒,收缩十次为一组,每天分不同的时段做三到四次。另外一种是深蹲训练,此方法也可以锻炼盆底肌,产后根据具体体力的恢复时间,然后选择性的做盆底肌的康复训练。02:10
-
盆底疝的症状一,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排出困难,少数病人二者兼有,据统计约有83%的盆底疝患者有明显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症状,如排便时需要过度的用力,有便不尽感,肛门直肠胀感,重复排便等症状,排便障碍严重时,须手助排便,如有的病人在排便时感觉阴道会阴部膨胀,常需按摩肛门周围或阴道后壁,方能排出部分粪便。二,其它症状,如心情烦躁,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腰尾部疼痛等等。语音时长 1:25”
-
盆底疝的症状盆底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便秘症状,盆底疝的症状同时伴有会阴部坠胀、小便频数、排便有不尽的感觉,总觉得排不完、阴部胀痛等。直肠指诊时,蹲位做排便动作时,有阴道后壁和两侧大阴唇隆起,有咳嗽的时候会有冲击感,而且阴道直肠双合诊检查时。如果嘱咐患者进行用力排便,可在食指和中指尖碰触到膨出的囊性包块。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饮食、运动方面都要注意,治疗一般行手术治疗,而且在手术之前尽量的避免剧烈运动、便秘这种情况出现。语音时长 1:28”
-
盆底肌松弛怎么治疗病情分析:盆底肌肉松弛,在妇科临床也是非常多见的。盆底肌肉松弛的治疗主要分为自己锻炼以及相关的仪器治疗。自我锻炼的话可以做提肛运动,另外也可以到医院做盆底功能的康复治疗。意见建议:建议广大女性,在生育之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尤其是在顺产以后,不要过早进行比较重的体力劳动。另外,产后一定要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如果有高危因素,尽早做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来预防盆底肌松弛。
-
产后怎么修复盆底肌病情分析:产后需要做检查,进行盆底综合评估。如果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或者子宫脱垂的情况,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就诊,然后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如果只是单纯的做盆底修复,做提肛运动,做肛门收缩的运动,有利于盆底肌的恢复。意见建议:生完孩子之后要注意调整饮食,适量的吃一些清淡的蔬菜水果,适量的多喝温水,注意预防便秘的现象。还应该注意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者是下蹲。
-
盆底疝图片盆底疝是指疝囊在骨盆缘以下的腹内、外疝,患者可出现便秘、子宫脱垂、会阴部胀痛等症状。
-
盆底疝的症状一,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排出困难,少数病人二者兼有,据统计约有83%的盆底疝患者有明显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症状,如排便时需要过度的用力,有便不尽感,肛门直肠胀感,重复排便等症状,排便障碍严重时,须手助排便,如有的病人在排便时感觉阴道会阴部膨胀,常需按摩肛门周围或阴道后壁,方能排出部分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