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血红蛋白贫血怎么办
病情描述:
血红蛋白贫血怎么办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比较低,说明有贫血的情况,引起贫血的原因非常的多,如果营养不良或者失血性疾病,可以引起贫血。
意见建议:
出现贫血的患者,首先应当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如果明确为缺铁性贫血,需要进行补铁治疗,可以口服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进行治疗,另外要多吃一些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高蛋白的食物。
为你推荐
-
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我们血常规当中有一个指标叫血红蛋白,它是指的我们红细胞当中含有的一种蛋白,我们携带氧主要是靠这种蛋白来完成的。血红蛋白偏高的人,其实往往是有原因的,有很多其实是一个病理性的。比如长期的老慢支的病人,或者是长期吸烟,或者是夜里打呼噜,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的时候,缺氧就会刺激人体不断地去生成红细胞,血红蛋白就会上升。血红蛋白增高的话,其实我们的血黏度会增高,发生血栓的风险也会增高。因此血红蛋白升高的时候,一定要找出原因,帮患者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如果是鼾症,夜间呼吸睡眠暂停的这样的人,要去为他解决缺氧的情况。如果是有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要尽量去控制。此外如果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已经有了血栓风险,还要尽可能的去药物干预。比如去口服一些阿司匹林,甚至部分时候需要采用抗凝治疗,或者是去除红细胞这样的治疗,来减少并发症。01:46
-
血红蛋白多少范围算贫血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g/L,孕妇血红蛋白浓度<100g/L为贫血;贫血的人不但面色苍白,眼睑和指甲也常是苍白无光的。轻的多无明显症状,有的人会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较重的则会出现浮肿、毛发干枯,甚至出现贫血性心脏病。一旦贫血,应该检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及时补铁补血。01:05
-
血红蛋白贫血怎么办如果血红蛋白明显的偏低,这就是贫血。低于正常值也就是低于110克/升,就是贫血。轻度贫血需要去查找病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就可以。如果是中度贫血的,除了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且还需要针对症状进行处理。比如如果贫血严重的就可以输注一些红细胞,或者可以使用一些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刺激造血。当贫血导致脏器功能受损伤,应该要给予保护脏器的治疗,贫血导致的感染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因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恶性肿瘤需要针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语音时长 1:13”
-
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血红蛋白偏高也就是指红细胞增多症,对于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因为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有可能会发生血栓事件,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对于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来讲,通常可以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二者的治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需要完善骨髓穿刺,活检,基因等一系列检查来明确导致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是什么,对因治疗,降低血红蛋白。如果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需要口服化疗或者是应用干扰素,如果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积极的治疗继发因素。语音时长 01:18”
-
血红蛋白114贫血吗病情分析:血红蛋白114,如果是女性并没有贫血,如果是男性为轻度贫血。因为女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是110-150。而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是120-160。意见建议:如果是女性血红蛋白114,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果是男性血红蛋白114,可以暂时不予处理,择日再次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的变化,如果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那么需要就诊于血液内科常规诊治。
-
血红蛋白偏高血红蛋白偏高,我们血常规当中有一个指标叫血红蛋白,它是指的我们红细胞当中,含有的一种蛋白,我们携带氧主要是靠这种蛋白来完成的。 血红蛋白偏高的人,其实往往是有原因的,有很多其实是病理性的,比如说我们长期的老慢支的病人,或者是说长期吸烟,或者是夜里打呼噜,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的时候,缺氧就会刺激我们的人体,不断地去生成红细胞,血红蛋白就会上升。 血红蛋白增高的话,其实我们的血黏度会增高,发生血栓的风险也会增高,因此血红蛋白升高的时候,一定要找出原因,帮患者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如果他是鼾症,夜间呼吸睡眠暂停的这样的人,要去为他解决缺氧的情况,如果说是有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要尽量去控制,此外如果说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已经有了血栓风险,还要尽可能的去药物干预,比如说去口服一些阿司匹林,甚至部分时候需要采用抗凝治疗,或者是去除红细胞这样的治疗,来减少并发症。
-
糖化血红蛋白高怎么办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其值偏高通常意味着近几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较高。面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时,合理安
-
糖化血红蛋白高怎么办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值偏高往往意味着血糖控制不佳。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品的比例,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其次,增加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