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宝宝18个月发烧抽搐了怎么办
病情描述:
宝宝18个月发烧抽搐了怎么办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宝宝高热引起的抽搐,要想缓解应当积极的进行降温治疗。可以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进行,物理降温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孩子的手心、脚心或枕冰袋。口服降温的药物如布洛芬口服液,或静脉用降温的药物。如果抽搐严重可以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或安定肌注。
意见建议:
为你推荐
-
4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4个月宝宝一旦发烧,如果没有超过38度5,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擦拭腋窝、腘窝、手心、脚心等容易产热的部位;如果超过了38度5,可以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进行治疗,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退烧药物,避免私自用药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宝宝发烧一定要查明病因,避免延误治疗。另外在宝宝发烧期间要注意清淡的饮食,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加减衣物,还要多饮水,使机体有足够的水分。还要时刻关注宝宝的精神状况,如果宝宝精神状况不佳,首先要及时的就诊。宝宝居住环境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注意散热,禁止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要控制在26度左右,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宝宝能够更快的恢复。01:32
-
9个月宝宝反复发烧怎么办9个月宝宝反复发烧首先需要针对发烧进行降温等对症处理,同时进一步明确引起反复发烧的原因。如果体温在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如果婴幼儿体温38.5℃以上,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体温39℃以上,则应及时送宝宝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烧,通常没有特效药;如果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必要时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细菌感染治疗;如果是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反复发烧,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等,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对因处理,合理治疗。01:15
-
宝宝18个月发烧抽了怎么办宝宝18个月如果有发烧抽筋,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宝宝的头侧向一边,防止因为口腔分泌物反流而引起的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第二,积极地止痉治疗,可以使用的药物有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等。第三,给他输氧,抽筋的时候宝宝的呼吸是很弱的,甚至是不能呼吸的,处于一种缺氧的状态,面色是青紫的,这种时候需要给他输氧,纠正低氧血症。第四,积极地退热处理,如果宝宝不能口服,也可以鼻饲,给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治疗,同时也可以给他物理降温处理。在做出这些处理次处理的时候,也要积极地寻找引起宝宝发烧抽筋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说感染之后引起的高热惊厥,这种时候需要积极地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癫痫引起的抽筋后发烧,这种时候也需要抗癫痫治疗等等。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语音时长 01:44”
-
18个月的宝宝咳嗽怎么办18个月的宝宝咳嗽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不要随便去使用一些所谓的偏方,这些偏方没有科学依据,反而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如果是受凉感冒导致的咳嗽,主要给予对症处理,多喝温开水,服用一些比较温和的中成药抗感冒治疗,如板蓝根颗粒。如果是肺炎导致的发热,咳嗽,咳黄痰,白细胞、降钙素原异常增高,可以根据痰培养药敏的结果针对性使用一些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服用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如氨溴索口服液。语音时长 01:11”
-
18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病情分析:宝宝拉肚子常见的原因有喂养和护理不当,如暴饮暴食或吃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 ,腹部着凉受风;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意见建议:18个月宝宝拉肚子 ,如果是喂养和护理不当引起的,改善不好的喂养习惯,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使用益生菌和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在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或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时,必要时可以利用抗菌的药物。
-
21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婴儿反复高烧多是由于感染引起,常见感染为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由于婴儿本身免疫球蛋白较成人低,身体抵抗能力比较弱,一旦遭受感染之后容易引起发烧,因此要及时就医尽快查明原因,然后再对症进行治疗,宝宝腋下体温超过38.5度以上,要尽快给宝宝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
-
18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18个月的宝宝,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首先要先看一下孩子一般状况如何,有无合并发热、呕吐的症状,大便的性质和次数又是怎样的。一般情况来说,孩子如果一般状况良好,仅仅有腹泻的症状,这个时候考虑是由于消化不良所引起,可以口服一定的益生菌和蒙脱石散来进行治疗。如果宝宝的大便呈现黄色稀水样或者蛋花汤样便,而且次
-
18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18个月宝宝拉肚子,家长需细心观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轻柔腹部按摩、使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口服补液盐溶液、益生菌制剂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就医。1、饮食调整与按摩宝宝腹泻时,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