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海外试管助孕机构
无精症男士是否能做三代试管婴儿,以及如何提高成功率,需结合无精症的类型(梗阻性或非梗阻性)具体分析。总体而言,部分无精症患者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精子,再借助三代试管婴儿生育自己的孩子,且通过针对性措施能显著提升成功率。
一、无精症患者能否做三代试管婴儿?
无精症分为梗阻性无精症和非梗阻性无精症,两者的处理方式不同:
1.梗阻性无精症
指睾丸能正常产生精子,但因输精管道(如附睾、输精管)堵塞,导致精液中无精子。
可行性:此类患者可通过睾丸穿刺(TESA)或附睾穿刺(PESA)直接从睾丸/附睾中获取精子(穿刺成功率近100%)。
三代试管适用性:若患者或配偶存在明确的遗传疾病(如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病),或既往有反复流产、胚胎停育史,可利用三代试管(PGT)对胚胎进行遗传学筛选,规避遗传影响,因此完全适用。
2.非梗阻性无精症
指睾丸生精功能衰竭(如先天性无睾、克氏综合征、严重精索静脉曲张等),导致精子生成极少或无生成。
可行性:约30%-50%的患者可通过显微睾丸取精术(Micro-TESE)在睾丸局部找到少量“隐匿精子”(需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若多次显微取精仍无精子,则需借助他精试管婴儿。
三代试管适用性:若能找到自身精子,且存在遗传影响(如克氏综合征患者染色体为47XXY,可能传递异常染色体),三代试管(PGT)可筛选正常染色体的胚胎,降低胎儿遗传异常影响,因此适用。
二、提高无精症患者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方法
无论哪种类型的无精症,若能获取自身精子,可通过以下措施提升三代试管的成功率:
1.优化精子获取与筛选,提高“种子质量”
精准取精技术:
梗阻性无精症:优先选择附睾穿刺(PESA),因附睾内精子成熟度更高、活力更好,受精率比睾丸穿刺精子高10%-15%;若附睾穿刺失败,再行睾丸穿刺(TESA)。
非梗阻性无精症:采用显微睾丸取精术(Micro-TESE),在显微镜下定位睾丸内“生精小管”,针对性取精,比传统穿刺取精的精子发现率提高20%-30%,且能减少睾丸损伤。
精子筛选技术:
穿刺获取的精子数量少、活力低,需通过IMSI(高倍镜形态筛选)或PICSI(透明质酸结合试验)挑选形态正常、DNA完整的精子(如排除头部畸形、顶体异常的精子)。研究显示,IMSI可使此类精子的受精率提升15%,优质胚胎率提高20%。
2.改善胚胎质量,借助PGT筛选健康胚胎
ICSI技术保障受精:穿刺获取的精子通常活力极差,需用ICSI(单精子注射)直接将精子注入卵母细胞,确保受精成功(梗阻性无精症的ICSI受精率约60%-70%,非梗阻性约40%-60%)。
PGT技术筛选胚胎:
若患者存在遗传异常(如染色体平衡易位、Y染色体微缺失),PGT可排除携带异常基因/染色体的胚胎,降低流产率(从30%-50%降至10%以下)。
即使无明确遗传问题,因无精症患者的精子可能伴随DNA碎片率高,PGT可筛选染色体正常的胚胎,提高着床率(比未筛选者高15%-20%)。
3.调理身体,为胚胎着床创造条件
男方预处理:
若为非梗阻性无精症,取精前可短期使用促性腺激素(如HCG、HMG)或抗氧化药物(如辅酶Q10、维生素E),改善睾丸生精微环境,可能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戒烟戒酒、避免高温环境(如桑拿、久坐),减少精子DNA损伤。
女方身体调理:
评估卵巢功能(如AMH、窦卵泡数),若卵巢储备差,可通过促排卵方案调整(如微刺激方案),获取优质卵子(卵子质量直接影响胚胎质量)。
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理想8-12mm),必要时使用雌激素、生长激素或宫腔灌注,提高胚胎着床率。
4.选择经验丰富的中心,降低技术影响
无精症的取精和试管婴儿操作对技术要求极高,尤其是显微取精和精子筛选。建议选择生殖中心:
显微睾丸取精术年手术量>500例(经验越丰富,精子发现率越高);
具备PGT资质(实验室技术成熟,胚胎筛选准确性高);
有针对无精症的个性化方案(如取精前的睾丸活检评估、取精与促排卵的时间配合等)。
三、成功率参考
梗阻性无精症:若女方年龄<35岁,经穿刺取精+ICSI+PGT后,单次移植着床率约40%-50%,累计妊娠率(3次移植内)可达60%-70%。
非梗阻性无精症(显微取精成功):因精子质量较差,单次着床率约30%-40%,累计妊娠率约50%-60%(若女方年龄>35岁,成功率会下降10%-20%)。
综上,无精症男士并非完全失去生育机会,梗阻性无精症患者成功率较高,非梗阻性患者通过显微取精+三代试管也有较大希望。关键在于尽早明确无精症类型,选择合适的取精技术和生殖中心,并通过精子筛选、胚胎遗传学检测及身体调理,最大化成功率。
我司还做美国、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试管婴儿)咨询专线,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具体费用和流程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在做出决定前尽快咨询我们以便以获取信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