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您我家十二岁儿子有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失
2020-04-15 1012次
病情描述:
请问您我家十二岁儿子有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失眠能吃氟西汀吗?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答咨询实录
为你推荐
-
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患者不断重复,某种行为或者某种思维的神经精神系统性疾病。在一段时间内,患者不能控制这种行为或者思想,一般来说,不能控制思想的这种行为叫做强迫思维,而不能控制行动的这种行为叫做强迫的行为。强迫症的特点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意义的,甚至违背患者自身意愿的,一些想法或者行为,反复侵袭患者。虽然我们每个人自己,能够感觉到这种想法或者行为,是源于自身的,但是就想办法去控制它,去抵抗它,但始终没办法控制,这两种强烈的冲突,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焦虑和痛苦,甚至影响学习和工作,包括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影响,我们就会把这个叫做强迫症。01:25
-
强迫症是什么一般来说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发病率是1%到2%,大约有2/3的患者,他在25岁以前起病的,一个人一辈子终身得强迫症的可能性是2.5%,世界卫生组织所做的全球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经成为15到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一般来说强迫症起病早,病情迁延的时间特别长,有很多病人因为觉得尴尬,各方面的原因,他在一开始病程之初的时候,就没有发现,甚至有些怕脏反复洗手的,这种患者他可能一直要到病情特别严重,影响他生活的时候才来就诊,经常强迫症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强迫症它的起病比较潜伏,迁延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候不容易被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认识,甚至不被他家所重视和发现,因此在一般来说,等真真正正知道强迫症的时候,跟发病起始的时候,它间隔的时间都是比较长的,甚至有些人间隔,可以达到10年之久,通常一般很多报道,认为平均的间隔是7.5年,所以当你到医院去诊断强迫症的时候,你可能很早之前就已经患病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02:24
-
强迫症与恐惧症如何区别强迫症患者因为强迫观念或者是强迫动作,会出现回避行为或者是恐怖的症状。比如强迫症患者因为害怕出现强迫性冲动意向,或者是对立性思维,回避某些对象、某些人物、某些社交场合。对两者的鉴别:第一,目的不一样。强迫症回避的目的是避免强迫动作和行为的出现,从而避免焦虑恐惧。而恐怖症回避的目的是避免面对恐惧的对象、客体、场景而出现的焦虑、恐惧。两者都有回避行为,但是他们的目的不一样。恐惧、焦虑的原因也不一样。第二,对象不一样。恐怖症患者的恐怖对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常常有回避行为。而有洁癖的强迫症病人也有回避行为,但是这些强迫观念和行为常常是源于病人主观的体验,他的回避行为和强迫观念有密切关系。语音时长 1:40”
-
社交恐惧症概念社交恐惧症概念: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者是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者是忧虑的精神障碍。病人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是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者是难看。有些病人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者是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比较困难,在临床当中出现非常频繁。语音时长 1:30”
-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期的早期阶段。在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中,患者主要面临过度紧张和恐惧。不敢看人,当与他人交流时会脸红。通常表示为几点:害怕会做出一种可耻的态度或一种狡猾的表达;害怕吃饭时,有人看着自己而且丑陋;手在颤动,无法写入;避免参加公共娱乐;焦虑,潮红、心悸、震颤、出汗、恶心等等;经常
-
强迫症与恐惧症如何区别强迫症患者因为强迫观念或者是强迫动作,会出现回避行为或者是恐怖的症状。比如强迫症患者因为害怕出现强迫性冲动意向,或者是对立性思维,回避某些对象、某些人物、某些社交场合。对两者的鉴别:第一,目的不一样。强迫症回避的目的是避免强迫动作和行为的出现,从而避免焦虑恐惧。而恐怖症回避的目的是避免面对恐惧的对象
-
我觉得我有恐惧症和强迫症,恐惧症由强迫症说说你的症状
-
有社交恐惧症这个疾病要考虑药物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