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种因素可引发该病,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
一、慢阻肺的主要病因
1、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能损伤气道黏膜,进而引发慢性炎症。
2、环境污染: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吸入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等,会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
3、遗传因素:慢阻肺的发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像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因素,与慢阻肺发病相关。
二、慢阻肺的发病机制
1、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和肺组织,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发持续性炎症反应。
2、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当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时,会破坏肺组织结构,促使肺气肿产生。
3、氧化应激:氧化物增多会直接破坏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众多生化大分子,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同样会破坏肺泡壁,形成肺气肿。
在治疗慢阻肺时,常用以下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如氨溴索。另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罗氟司特,以及新型祛痰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等,对慢阻肺的治疗也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慢阻肺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针对性地治疗和预防该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