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后,部分患者仍会感到筋痛,这主要是由于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固定导致了肌肉和筋腱的僵硬和萎缩,加之长期的不活动使得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了疼痛。此外,还可能与以下五点原因密切相关。
1、软组织粘连
骨折后长时间的固定可能导致周围软组织粘连,影响筋腱的正常滑动,从而产生疼痛。
2、肌肉萎缩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一旦开始活动,萎缩的肌肉和筋腱就容易产生疼痛。
3、神经损伤
骨折时可能伴随的神经损伤,在骨折愈合后仍可能留有后遗症,表现为局部疼痛或麻木。
4、炎症反应
骨折后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持续存在,引发疼痛,特别是在天气变化或过度劳累时更为明显。
5、未完全康复
骨折虽已愈合,但周围的软组织可能还未完全恢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受伤部位,也会导致疼痛。
针对这种筋痛,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如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或者处方药物(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来缓解疼痛。同时,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也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重要的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肌肉和筋腱的功能,以彻底解决筋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