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明显。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局部剧痛、肿胀及明显的触痛感。随着病情发展,感染部位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局部温度升高,甚至形成脓肿。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乏力、恶心等。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时,常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等以控制感染,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引流脓肿。
1、高热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常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反应。
2、局部剧痛和肿胀
感染部位的骨骼会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明显的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的局部组织水肿和渗出。
3、触痛感明显
患者感染部位对触摸极为敏感,轻轻一触即感到剧烈疼痛。
4、皮肤发红和局部温度升高
随着炎症的进展,感染部位的皮肤会发红,并且局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皮肤。
5、全身中毒症状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寒战、乏力、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是身体对严重感染的全身性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等,以迅速控制感染。同时,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可能还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引流,以减轻局部压力并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