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也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之所以被归类为重性精神病,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 情感波动的极端性:双相障碍患者会经历情感的高涨(躁狂或轻躁狂)和低落(抑郁)两个极端。这种情感的剧烈波动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 发病率的普遍性:双相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往往起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发展造成长远影响。
- 病程的慢性与复发性:双相障碍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风险。
- 共病现象的常见性:双相障碍患者常伴随其他精神疾病,如焦虑症、物质滥用等。这些共病现象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
- 对治疗的挑战性:双相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由于患者情感状态的不稳定性,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也更具挑战性。
综上所述,双相障碍因其情感波动的极端性、发病率的普遍性、病程的慢性与复发性、共病现象的常见性以及对治疗的挑战性,被视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并积极参与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