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若不及时治疗,确实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肝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疼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黄疸、肝掌、蜘蛛痣等症状。
乙肝之所以可能致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肝功能衰竭
乙肝病毒感染后,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功能逐渐衰竭,进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危及生命。
2、肝硬化和肝癌
长期慢性乙肝感染易引发肝硬化,甚至进而发展成肝癌。这两种情况都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3、并发症
乙肝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有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能保护肝细胞免受进一步损害;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干扰素等,则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帮助身体抵抗病毒。
乙肝虽然严重,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死亡风险。因此,公众应加强对乙肝的认识,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感染,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