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是诊断和监测房颤(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房颤时,心电图呈现出特征性的“f”波,心率绝对不齐,这是识别房颤的关键标志。房颤的治疗涉及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及预防血栓栓塞等多个方面。
一、房颤的心电特征
房颤时,心房率通常在350-600次/分,导致心房收缩无效,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此外,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这些特征在心电监护上清晰可见,是诊断房颤的重要依据。
二、房颤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用以控制心室率。
2、转复窦性心律:药物复律常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而电复律则适用于紧急情况。
3、射频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可考虑射频消融术,通过高频电磁波消除异常的电路径。
4、外科迷宫手术:适用于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通过手术切断异常的电路径。
5、抗凝治疗:房颤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综上所述,心电监护是及时发现和诊断房颤的重要工具,而针对房颤的治疗则需综合考虑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