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胃黏膜保护功能的药物主要包括铋剂、弱碱性抗酸剂、前列腺素类似物、替丁类及质子泵抑制剂五大类。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少损伤因素对黏膜的刺激。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通过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隔绝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蚀,同时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弱碱性抗酸剂(如铝碳酸镁)可快速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减少酸性物质对黏膜的刺激,但作用时间较短。前列腺素类似物(如米索前列醇)通过促进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同时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黏膜损伤的预防。替丁类(如雷尼替丁)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间接保护胃黏膜,但抑酸强度弱于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通过不可逆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强效持久抑制胃酸分泌,为胃黏膜修复创造低酸环境,是治疗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
需强调的是,胃黏膜保护需综合评估病因。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联合抗菌治疗;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调整用药方案。患者切勿自行叠加使用多种胃黏膜保护剂,以免药物相互作用或掩盖病情。若出现持续上腹痛、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黏膜损伤程度及病因,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