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肠胃镜后肚子一直不舒服,可能由胃肠黏膜刺激、肠道菌群紊乱、肠道痉挛、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或原有疾病加重等多种因素导致。
胃肠黏膜刺激是常见原因之一。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镜身对胃肠黏膜的机械性摩擦可能引发轻微损伤,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起腹部不适,通常表现为隐痛或胀满感。肠道菌群紊乱也可能导致症状。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如服用泻药)会暂时改变肠道菌群平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这种紊乱一般会在1-2周内逐渐恢复。肠道痉挛同样不可忽视。检查时肠道被充气扩张,可能引发暂时性痉挛,导致阵发性腹痛,尤其在检查后24小时内较为明显。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也是一个因素。检查后胃肠蠕动可能暂时减慢,导致消化不良、腹胀或食欲下降,通常在3-5天内缓解。原有疾病加重也可能导致不适。若患者本身存在胃炎、溃疡或炎症性肠病,检查可能刺激病灶,导致症状暂时加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除上述原因外,患者还需注意其他可能因素。若腹部不适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同时,检查后应遵循医嘱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或胃肠动力调节药物,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