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其发生时,多项生化指标及临床检测会出现异常。这些异常指标是诊断肝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具体如下。
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是肝炎最常见的指标异常。这两种酶的正常水平通常在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它们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检测时水平升高。
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也是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产物,在肝脏中转化并排泄。肝炎时,肝脏转化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升高,表现为黄疸。
肝炎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可能会降低。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水平下降反映了肝脏合成功能的减退。
在肝炎的进程中,还可能出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这同样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的表现。
通过血清学检测,还可能发现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存在,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等,这些指标的异常直接指向了肝炎的病毒感染原因。
在治疗肝炎时,医生会根据这些指标的异常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等,以控制病情,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