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一般是指排便,跑完步后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可能是水分摄入不足、运动量过大、饮食习惯不当、肠道功能减弱、肠梗阻等原因原因导致的,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1、水分摄入不足:
跑步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如果跑步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身体就会处于缺水状态,这会使大便变得干燥,难以排出。跑步后及时饮用温开水,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2、运动量过大:
过量的运动会使身体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这不仅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还会影响肠道蠕动,从而导致排便困难。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跑步时间和强度,避免运动过量。跑步后可以用手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每次按摩时间在10~15分钟,帮助排便。
3、饮食习惯不当:
跑步后如果不注意饮食,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如肥肉、奶油蛋糕等,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便秘。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菠菜、香蕉、燕麦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4、肠道功能减弱:
长时间或高强度跑步时,身体的血液会优先供应给运动的肌肉,肠道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肠道局部缺血,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如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减慢等,进而引起排便困难。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改善肠道微循环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等,一般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5、肠梗阻:
如果是在餐后马上开始跑步,可能会因为剧烈运动而导致肠梗阻。肠梗阻会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腔,从而导致便秘。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胃肠减压,将消化道内的食物和液体引流出来,缓解症状。
跑步前后要注意适当的热身和拉伸,包括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尤其是腹部肌肉。合理安排跑步的强度和时间,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