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堵塞,医学上称为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肠道功能受阻的一种急腹症。其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
1、腹痛
肠梗阻时,肠道因堵塞而剧烈收缩,引发阵发性绞痛。腹痛部位通常位于梗阻部位之上,随着梗阻的加重,腹痛愈发剧烈且频繁。
2、呕吐
呕吐是肠梗阻的早期症状之一。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呕吐物的性质和量也有所差异。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且出现较早,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
3、腹胀
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肠道内积聚大量气体和液体,导致腹胀明显。高位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时,全腹均可出现显著膨胀。
4、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尚残存粪便和气体,仍可自行或在灌肠后排出。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缓解肠道痉挛;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基础上,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等预防感染。若药物治疗无效,则需考虑手术治疗。但需注意,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用药带来的风险。
肠梗阻症状多样,及时识别并正确处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